时间 2023-10-11
栏目

国内

阅读

2009

百融云创上刊《金融时报》 剖析AI大模型+金融新变革趋势

在日前举办的2023服贸会中,大模型、AIGC技术成为了大会的关键字。作为数字技术的精耕者,百融云创出席了本届大会,分享了目前大模型在金融行业变革中的应用要点,吸引了与会嘉宾的关注,并同时上刊《金融时报》。


人工智能第一波浪潮 加速金融数字化转型

人工智能走过了6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,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引擎。在过去十年间,人工智能第一次发展浪潮与金融产业形成了历史性交汇。

地处西部的黄河农商行,近年来全面拥抱数智化,建设了一套线上信贷系统,构建起覆盖全区的普惠金融信息化平台。在此基础上,该行大力推广特色信贷产品,有效满足了县域小农户、建档立卡户、种养殖大户等不同主体的多样化信贷需求。

随着线上业务的高速发展和数智化日益深化,一些全新样貌和形态的风险开始加速积聚,该行迫切需要对全行信贷业务实现全方位风险预警和防控。

百融云创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,融合自身独有的方法论,协助黄河农商行打造了信贷业务风险预警平台。在平台的加持下,黄河农商行实现了对信贷业务全生命周期的风险预警管理,完成了个人客户、对公客户和内部员工三个视角的风险防控,加速了政府单位、涉农龙头企业、经营农户等主体的对接,以“数字化集成+协同化合作”的风险管理模式,增强银政、银企、银农数字化合作,形成信贷风控生态体系。截至2021年末,该行系统整村授信农户46.56万户,户数用信率93%,金额用信率88%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该项目成功入选2023服贸会“中国服务实践案例”。黄河农商行的数智转型是一个缩影,它反映出,经过近十年的深耕和发展,人工智能第一波浪潮为金融机构带来了从文化思维、技术产品、管理流程、业务模式到人才生态等层面的重塑。

大模型携第二波人工智能浪潮而来

当前,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第二波AI浪潮正席卷而来,在金融产业领域酝酿新的变革。在服贸会分论坛上,百融云创AI创新负责人陈昀彰围绕“金融行业大模型开发与应用”进行分享。

陈昀彰表示,“所有行业都值得用大模型做一遍”。与之前面向具体任务然后进行端到端的机器学方法不同,大模型带来了一种新的范式,它将机器学步骤分为了预训练和微调两个阶段。这种方式让机器学的过程从任务导向的烟囱模式转化成了平台模式,通过上游的训练后形成强泛化能力的模型,可以降低多种下游任务的边际成本。虽然市场对大模型有良好的预期,但大模型也面临着在产业落地的困境。

“场景!场景!还是场景!”陈昀彰认为,“决定大模型落地最重要的因素是应用场景,因为只有在实际的交互场景中,才能决定用户需要哪些功能,以及可能以何种方式与这些功能产生链接。金融是人工智能技术渗透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,大模型或许率先在金融领域进行产业化应用。”

可以看到一些大的商业银行和科技公司正在抓紧布局。不久前,农业银行发布了金融AI大模型产品ChatABC,工商银行联合多家机构发布了金融行业通用模型。

百融云创打造了场景驱动的产业大模型BR-LLM。在AI开发方面,BR-LLM展现出强大的代码自动化生成能力。目前,百融云创已将ORCA机器学平台融入到大模型BR-LLM之中,形成全新产品ORCA-GPT。利用BR-LLM的代码生成能力,ORCA-GPT创新性地实现了跨编程语言和框架的智能分析模型自动转换和部署,极大地降低了模型产品开发和部署的时间周期及成本。

在智能交互方面,对客户语音识别的准确率达99%以上,可以在最小化人工成本的前提下实现多轮对话。

在分析决策方面,大模型能够凭借强大的信息挖掘能力,唤醒金融机构大量沉积的信息,就像是一块巨大的磁石,做关键信息的抽取,大大提升金融决策的精准度和效率。

陈昀彰介绍说:“BR-LLM在包括自然语言处理、中文阅读理解、文本生成、逻辑推理、金融知识、工具使用,6大类15小类的任务评测集上取得了比较突出的表现。在良好的通用能力基础上,BR-LLM有着更为突出的特定能力,那就是对金融行业知识的理解、基于中文的工具调用能力和4倍于开源模型的上下文窗口。为此我们专门构建了独有的语料,并采用了新的位置编码技术。”

尽管大模型变革的前景广阔,但在数据安全、模型风险上仍然需要克服更多难题,针对此问题,百融云创创新推出隐私计算平台Indra,全面提升大模型的安全、合规应用水平。凭借卓越的表现,Indra更在本届服贸会上被授予2023年度人工智能及元宇宙“领航企业”(创新应用)奖,未来,Indra将持续成为企业推进大模型变革的重要力量。


相关阅读
热门推荐